《無邪之境》:有點曲高和寡,但非高不可攀

結局沒有「反轉」,只有美麗和殘酷的自然

濱口龍介在《無邪之境》鋪排無數場景和對話作伏線,讓知心的觀眾理解結局為何會出現。

男主角「巧」伐木生火正是電影中最常見的畫面,但凡有人便會破壞自然,那怕當地居民亦然。主角對此充滿反省的自知,巧告訴兩名開發營地的代表,其實他是拓荒者的第三代,雙方不過是早來與遲來之別,關鍵是要取得「平衡」。

原住民是否有「權利」去打獵、去捕鯨以致破壞生境,一直是公共哲學的常見爭議。電影兩度拍下主角與同伴聽到遠方打獵的槍聲,兩度聚焦中槍小鹿雖然沒被獵人捉到,但依然痛苦死去留下的屍骸。巧向女兒「花」解釋原委時一面木然,但其實是不以為然。

開發營地的公司想到邀請主角當管理員,可見不少當地居民都被同類招數收買,在利益驅使下成為開發的帶路和幫凶。

但巧不為所動,反而默默帶兩名公司代表(一男一女兩名職員)去吃當地山水所製的蕎麥麵,再帶兩人去打水,讓他們知道山水從何而來,希望兩人切身處地理解居民生活。

然而兩名職員沒有真的理解只有討好。男職員一度說若巧拒絕便由自己去當管理員,學習與當地居民一起生活。男職員自忖真誠而且謙卑,卻在在顯示他其實不懂。居民的要求是停止開發;而不是由善良的人負責開發。

隨後便是車廂內最關鍵的對話(又是車廂),巧打破沉默告訴兩位職員,興建營地的位置其實是鹿(往水源)的通道。

兩名職員天真地覺得無妨,以為野生的鹿可以像奈良的鹿供營地旅客賞玩。巧解釋野生的鹿怕人,牠們不會再循營地進出。

男職員的回答流露出真正的態度,他自然自語地說鹿會找到其他地方生活吧。

接著就是只有濱口龍介才能拍出的經典。巧沒有答腔,他不在意車內兩名乘客,逕自點起了煙,迫到男職員打開車窗。

迄今還未有香港電影能夠這樣出神入化運用意在言外的電影語言,一切盡在不言。

最後就是所謂「反轉」的結局。巧的女兒失蹤,電影通過側寫反映男職員很有良心,主動請纓陪主角尋人。

不幸的是兩人雖找到花,她面前卻有一隻中了「半箭」的鹿。電影早已安排伏線解釋「半箭」即是中了槍但一時未死的鹿。野生的鹿從不主動傷人,唯一例外是中了「半箭」的鹿會盡力保護家人。

此際便輪到巧要盡力保護家人。我們可從《幽靈公主》等電影認識原住民的世界觀,他們相信萬物有靈的自然神,整個自然就是生命。

巧已明白兩名職員沒有感同身受,儘管百般討好,但營地的工程依然會繼續。土生土長的他認為要盡力阻止開發,保存鹿的居所,才能換取自然神息怒,讓中了「半箭」的鹿放過女兒。

所以巧立即拿男職員獻祭,一命換一命。這就是原住民世界觀中人與自然(神)的「平衡」,觀眾會在最後一幕看到花還有呼吸。

自然之下鹿會吃草,狼會吃鹿,我們無法驟斷前者美麗後者殘酷。為了生存人會伐木,也會殺生,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,電影裡沒有一個角色是壞人。

Source : White Copse, Study 4, Wakkanai, Hokkaido, Japan. 2020 ; Author : Michael Kenna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