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視《4拍4家族》為有故事嘅演唱會

1.

我先後睇咗《白日之下》《韓戲迫人》《年少日記》,都有畀錢,冇寫鱔稿。無奈我窮,鑒於網上評論猶豫去唔去睇《4拍4家族》。但朋友話好睇,佢真係啱。

2.

入場前我去睇嘅動力,就係八卦莊梅岩、黃志淙同大久保先生客串咩角色。但我睇完覺得套戲唔使靠八卦,本身就值回票價。

3.

我明白《4拍4家族》有其局限:

a. 拋妻棄女廿年的怨恨和隔膜不易化解,故事需要更多鋪陳。

b. 腦退化症導致失憶已可納入「絕症片系譜」。太多珠玉在前,難免有所比較且難以超越。

4.

除咗以上苛刻的求疵,《4拍4家族》比好多胡鬧嘅港產片好得多,網上評論對於一部中上的好電影未夠公道。

「感想」和「評論」都只是創作的附屬品。評論應該誠實,但亦要誠實承認評論的局限,沒有任何評論可以涵蓋創作者嘅苦心,親自去睇一定有新意可以發掘。

5.

《4拍4家族》通過角色的安排比喻中港關係, 樂弦(Anna hisbbuR)的「身份」本來是「新移民」,但她通過自己的選擇成為「同志」,又通過夾 Band 和 Cat 姐(謝安琪)成為「一家人」。

自愛(Amour-de-soi)和自尊(Amour-propre)是不同的。一個人在沖涼時唱歌得到的快樂為自愛;一個人在演唱會唱歌得到的肯定為自尊。自尊必須通過他者的承認才能建立,也是「身份」的源頭。

所以「身份」不是百分百先天,也不是百分百後天,必須通過互動而產生。電影用故事解釋身份認同可以突破先天限制,就是彼此共享和守護同一份記憶,記憶成為集體生命得以傳承。

6.

我知唔少人都有相同經歷:依幾年有好多作品用「香港」做賣點,有啲會令你失望而回。

《4拍4家族》不屬此類,沒有一秒中伏,沒有一秒情勒。齋聽泰迪羅賓用磁性而滄桑嘅腔調唱《一個人》都超出票價;仲意外發現 Anna hisbbuR 清澈而空靈嘅聲音。

請視《4拍4家族》為有故事嘅演唱會,有謝安琪做星級主唱,有泰迪羅賓同陳奐仁做重量嘉賓,有陳諾霆同 Anna hisbbuR 做實力新人。

7.

暫時喺我心中 2023 年港產片排名,《年少日記》第一,《白日之下》第二,《4拍4家族》第三。由於未睇《填詞L》,「四皇」排名可能會有驚天逆轉。

(註:自從 2024.01.13 看過《但願人長久》,「四皇」排名已經易位,《年少日記》第一,《但願人長久》第二。)

我忍唔住好奇,點解《4拍4家族》同《填詞L》唔加入「四字電影」?

8.

附記:我一定揀高先。

只要高先有得睇齣戲,我就一定揀高先,只有一個原因。

已經成為高先「生招牌」的售票員叔叔每見我買飛,都會善良地連㩒兩張,我都會掃興地講我只要一張。

攝於高先電影院門外電錶箱

已發佈

分類:

作者:

標籤: